【特区40年•珠海篇】40年,珠海“变奏曲”
- 时间:2020-08-28
- 来源:88858cc永利官网
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
26年前,连红绿灯都没几个的珠海,用一套房子、一辆奥迪车和33万元现金的“天价”奖励,引来了浙江人陈利浩。
那一年,珠海首开“科技重奖”先河,研发软件的陈利浩作为特等奖首席获奖人,登上了最高领奖台;而差不多同期,一大批漂染厂、造纸厂等“三来一补”型的高污染企业,却被珠海拒之门外。
26年后,由陈利浩一手创办的88858cc永利官网股份有限公司,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、能源互联和社会服务信息技术、产品和服务供应商。而他背后的这座城市,也崛起一幢幢高楼大厦,开通一条条隧道高速,建成一座座公园绿岛,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,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。
陈利浩的成长经历,只是珠海经济特区改天换地发展史中的“惊鸿一瞥”。40年沧海桑田,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成立时的仅2.61亿余元,一跃增至2019年的3435.89亿元,翻了约1315倍,相当于年均增长17.4%;论起人均来,各项指标更是在广东省名列前茅。
然而当人们暮然回首,却惊奇的发现,以一系列特区创举轰动全国,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珠海,依然是那个美丽的珠海——在企业纷纷进驻,人口不断聚集,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,始终有蓝天碧海为伴,与绿树繁花为邻。
变的是经济、是环境、是生活,不变的是“坚持生态环境和经济协同发展,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片面高速增长”的理念和初心……说一千道一万,珠海用40年倾力奏出的,是一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“变奏曲”,始终没有为“金山银山”而放弃“绿水青山”。
走进新时代,站上新起点,珠海正进一步擦亮“绿”的底色,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“二次创业”,从“小而美”昂首迈步“大而强”。
路之变——穿行情侣路,透视珠海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
繁忙工作之余,陈利浩经常来到离住所不远的情侣路,在海天一色的空旷中,吹吹海风,走上几步,成了十几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。他发现,和初来珠海时相比,情侣路不仅延长了许多,而且越来越漂亮,越来越有看头。
说起珠海,绕不开的是情侣路。作为珠海最闪亮的名片之一,情侣路就像一条蜿蜒飘逸的绸带,镶嵌在城与海的边界,更成为200多万珠海人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。
从情侣路可以清晰地看到港珠澳大桥。罗珣摄
珠海陆域面积1736平方公里,海洋面积6103平方公里,大小岛屿262个,海岸线长691公里,拥有“山海相拥、陆岛相望、城田相映”的自然禀赋。但谁曾想到,上世纪80年代初,从香洲到拱北的海岸线还是一望无际的荒滩,滩上杂草丛生。“当时整个珠海就只有一条街道、一间粮站、一家工厂、一家饭店。可想而知,渔女雕像1982年落成,但没有路通到海边,市民如果要看,必须穿过草滩,步行半小时以上。”市委政研室一位本地干部告诉记者。
1991年,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之下,珠海以前所未有的理念,在全国率先开建滨海景观路。1992年8月,香炉湾段竣工,旅游大巴可以载着游客直接开到渔女雕像旁;90 年代中期,道路南段修建,与澳门填海区实现连接;1999 年,情侣南路完工并实现南北贯通……从最初的几百米,到贯通市区时的20多公里,再到如今的38公里,依城傍海,不断延伸的情侣路,不单是一条交通要道,更实现了城与海之间的无缝对接,改变了珠海人的生活方式。
午后的情侣路。罗珣摄
雨后初晴,从渔女雕像往北信步游走,情侣路上,不时有跑步、散步的市民从身边擦肩而过;目之所及,满是碧蓝的天、雪白的云、绿色的山;微风推动着海浪,轻轻拍打着脚下的怪石,继而扑到脸上,满是清新惬意。
走到情侣路和海滨北路夹角处,进入收尾阶段的“城市阳台”一期已初见雏形。“近30年来,情侣路的建设一直在进行,如今已到了精细化升级景观配套的4.0阶段。”负责建设运营的珠海市香洲正方控股有限公司规划人员告诉记者,多年来,景山和香炉湾之间被海滨北路和情侣路分隔开,人们无法下山到海,也很难在路边驻足观海。“城市阳台通过分层次建设观景平台、人工湖、停车场、餐饮运动设施,并用下穿隧道、沿山栈道等串通相连,形成一个错落有致又山海相连的高品质城市公园。”
眼下,情侣路正继续往北向唐家湾、往南向湾仔拓展,未来总长度将延长到55公里;沿线多个景观节点都在同步打通,一条“串珠成链”的滨海景观带呼之欲出。
海边湿地中觅食嬉戏的水鸟。罗珣摄
情侣路的变迁,背后是珠海特区开拓者多年来一以贯之的“既要金山银山,又要绿水青山”理念与实践。采访中,记者偶尔听到一段趣闻:当年,在情侣路菱角嘴拐弯处,有一块突到路面的巨石,有人便提议炸石开路。当时有关领导力排众议,“宁可让情侣路绕一绕,也不要因建设而破坏了原生地貌和自然环境”,菱角嘴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,去年7月以来在建设城市阳台的过程中,隔在海滨北路和情侣路之间,妨碍市民一览海景的一间小酒店被“无情”拆除,规划改建成湖边的清水平台。
在全国率先实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“五个统一”,率先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“八个统一”,率先提出的环境保护“八个不准”……理念之下,一系列制度安排,确保了珠海生态环境的高质量——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全国前列,森林覆盖率达32.22%,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连续16年优秀,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%。
越来越美的珠海,倒逼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。天威飞马原是一家加工打印色带的港资“三来一补”企业,近年来,通过设立研发机构,注册自有品牌,逐步由2D走向3D打印,开辟出一条打印耗材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。“这么优美的环境,别说政府要管,就算不管,我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也不忍心让它被污染呀。”公司渠道市场部经理彭卫民坦言。
越来越美的珠海,也吸引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聚集。从1991年成立之初以依赖进口散件、组装生产窗机为主的小厂起步,格力电器凭借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严格的产品质量管控,发展成为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14年领跑全球,建成15个研究院,平均每天诞生37项专利的“中国制造”巨头,背后是1.5万名研发人员的扎根奋斗。此外,中航通飞、中兴新能源汽车、瑞士ABB、中海福陆等一批在各自领域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纷纷落地,拉动珠海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“龙头”跃升。
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
2019年,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203家,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.86%,仅次于“创新之都”深圳。今年上半年,珠海工业经济在疫情中迎难而上,实现发展质量的逆袭。4、5、6月,单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.9%、7.9%、3.5%,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20.7%收窄到6.9%。截止6月,全市先进制造业占比57.6%,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3.5%,分别比去年末提升2.1和5.3个百分点。
港之变——游走高栏港配套新城,品位“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”构筑的宜居宜业生活
从珠海市区向西,驱车穿越金湾区,约1个半小时后,终于到达珠海大道的尽头。左边机械轰隆,厂区密集的高栏港,正是曾高贵工作的地方;而右边,平地起高楼,一座雕栏玉砌、小桥流水的新城,正在黄茅海东岸拔地而起。
曾高贵多年来一直在珠海市区居住,进入海洋石油工程(珠海)有限公司工作后,他被迫加入了每天往返市区和高栏港之间通勤的“准候鸟”大军,一来一回,路上就要花3个小时,常常感觉苦不堪言。“现在这个新城起来了,里面有林有水,预留了43万平方米的中心公园,听说还要引进学校、医院,正好适合我们这样的人居住。”曾高贵透露,他已经在新城某开发商楼盘预购了新房,准备一经落成,就把家搬过来。
平沙新城规划图
曾高贵眼前的新城,就是珠海市为高栏港经济区配套建设的平沙新城,瞄准的就是18万高栏港建设者的居住痛点。“新城按照‘产城融合、宜居宜业’的理念打造,从规划开始,就贯穿融合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‘绣花功夫’。”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姜学勇介绍。
此言不虚。新城将海边坑塘水面原有的8公里水系悉数保留,串起了5平方公里的新城范围;城内路面引入德国标准及工艺的线性排水方案,摒弃传统的集中排水模式,行走其间看不到一个排水井盖;雨水留入城内水系后,通过与外海交界处的水闸精准调节;水闸借鉴了广西灵渠天平坝的设计理念,在坝体上开凿了很多小孔,既能实现正常的水体交换,又能保证景观水位……整个新城犹如一块旱不怕干、雨不怕涝的大“海绵”。
平沙新城仅仅是珠海高标准开发建设西部生态新区的缩影。众所周知,特区成立以来,作为发祥地的香洲区等主城区治理相对成熟,体系日臻完善,与之相比,金湾、斗门和高栏港等面积多达1173平方公里的西部地区,还有大量“处女地”。为此,珠海专门成立了西部城区开发建设局,推动西部生态区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平台。
“不光平沙新城,整个西部生态新区的建设,都是按照‘宜居宜业宜游’的高标准,进行精细化规划和绣花功夫般的建设治理。”珠海西部城区开发建设局副局长胡冬芽介绍,在西部中心城区、平沙新城、富山新城等重点区域,精心开展城市设计,提炼城市形象定位,避免千城一面;对重要公共建筑设计方案,建设者们都是反复研究、精益求精,力争让更多建筑留得下来,成为城市的文化积淀。
单是景观绿化所采用的植物,也是通过大量现场调研,收集数千张本土植物生态图片,筛选约200余张最能体现当地植物自然生长最美形态的图片作为参考样板,力求种植后,实现管养成本最低,生态效应最好,外观景象最美。
在广东,问一个人“哪座城市最宜居”,他(她)列举出的前几名中,一定少不了珠海。除了生态绿色与创新经济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,精细化的规划建设、精细化的社会治理,是特区改革发展40年闯出的另一条宝贵经验。
旧貌换新颜的会同村。罗珣摄
一天走出2.6万步的网格员、占领200个朋友圈封面的社区书记、夺得排行榜冠军的物业管家……年初,防疫阻击战打响不久,珠海大多数居民还在居家防控时,有一群人却频繁地穿梭于各大社区之间。
最能检验城市治理精细化、现代化水平的,是防灾减灾的效率和水平。今年的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珠海建起了由市、区、镇(街)、村(社区)、网格组成的五级网格防控体系,全市1317个综治网格、1408名综治网格员与卫健工作人员密切配合。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的逆行,把疫情“防火墙”建在了社区这个最微小的社会单元。
为构建国际一流的宜居环境,珠海以“绣花功夫”全面构建“市政特色”“城乡社区”“水网湿地”“森林郊野”四大公园体系,建成海滨公园、野狸岛公园、城市客厅、香山湖公园、芒洲湿地公园、梅华城市花园、海天驿站等城市公园708个,城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21.23㎡/人,位居全省前列。
如今,在社会治理领域起步早、基础好、优势明显的珠海,正力争成为第一批“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”。
夜晚的香山湖公园。罗珣摄
岛之变——聚焦横琴岛,展望珠澳紧密合作共推两地发展的新愿景
8月18日下午15时许,刚刚开通的珠海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,排在第一位的刘先生快步迈入旅客出境大厅,向现场海关卫生检疫工作人员出示早已准备好的粤康码;“滴”的一声,顺利通过了海关健康申报验核,成为首个通过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“合作查验、一次放行”模式通关的旅客。
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开通
作为“一国两制”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和规则对接“软联通”的标志性项目,横琴口岸定位为珠澳合作开发横琴的新支点、新平台、新枢纽。随着新旅检区域的开通,口岸日通关能力有望从当前的约2.5万人次提高到超过22万人次;设计年旅客通关量8000万人次。相比传统“两地两检”通关模式,如今在横琴口岸出入境的人员,无需经过两道关口、接受两次检查,而只需“在一个大厅、排一次队、集中接受一次检查”,即可快速通关。
“跟过去‘两地两检’相比,通关环节简化了不少,整个过程非常顺畅、便捷!”成为首位通关旅客,刘先生欣喜不已。刘先生家住澳门,在横琴经商,几乎隔天就会经横琴口岸往返两地。新旅检区开通当日,他正好要回澳门,决定抢先体验一把。通关后。他算了一笔账:原来经过口岸乘车跨越莲花大桥到澳门大约要15分钟,而现在经过新旅检区域完成出境到澳门,全过程仅需要1分钟,时间大幅度缩减。
珠海有大大小小146个岛屿,其中最大的一个,就是此次又一次成为媒体焦点的横琴。40年前,横琴还是落后、闭塞的代名词,蕉林绿野,农庄寥落,从市区上岛需乘船摆渡。自2009年成为国家级新区后,这里发展日新月异,成长为“特区中的特区”。
漫步在横琴岛宝兴路的河岸边,能够望见对岸澳门鳞次栉比的建筑群;与澳门隔河相望的十字门,荒凉的滩涂蜕变为现代服务业高地,现代化的商业建筑,从全球汇聚而来的游客和创业者,与对岸形成呼应,并以舞台背景的形式亮相央视春晚,让世界感受到了珠海发展的新高度……
新时代,横琴被中央赋予前所未有的战略定位和政策优势。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:“当前,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,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、注入新动力。”这为澳门与广东、珠海方面进一步合作开发横琴指明了方向。
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横琴正切实扛起服务“一国两制”新实践的政治使命,成为珠海特区“二次创业”的新引擎。“坚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,畅通规则制度衔接,强化产业协同联动,促进民生融合发展,全面推动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起好步。”横琴新区党委书记牛敬说。
“企业注册能不能像在港澳一样简便?”五年前,中国(广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挂牌。前来投资的澳门企业家一句话,催生了全国率先的商事登记改革,横琴企业入驻数量成几何级增长。
今年以来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,横琴新区坚守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”初心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建立完善营商登记体系、打造趋同型营商规则体系、全方位优化涉澳营商环境,为澳门投资者进驻横琴打造“快车道”,对澳合作连传佳音。
截至8月25日,全区注册澳资企业总数达到3003户,注册资本达850.18亿元。目前,澳资企业占横琴新区全区外资企业总数的58.79 %,已成为外资企业的绝对主力。
延续特区改革探路使命,横琴自贸片区累积落地制度创新成果440多项,3个创新案例荣获“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”,12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。
推进粤澳深度合作,横琴高标准推进粤澳合作产业园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建设,鼓励澳企在横琴跨境办公,2019年累计注册澳资企业2682家,澳门青年创业谷累计孵化澳门创业项目212个;单向认可澳门社会义工、港澳导游和领队、建筑领域专业人士等执业资格,一批澳门专业人士在横琴便利执业。
加快民生深度协同,横琴开通首条对澳跨境直达通勤专线,引入澳门街坊总会,在内地开设首个综合社会服务中心,常住横琴且办理居住证的澳门居民,可参加珠海基本养老保险,享受“市民待遇”,而在个人所得税上,则享受“港人港税、澳人澳税”;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指标翻倍,已达5000辆……
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
站在新起点上回望反思,珠海深知,40年发展还存在城市量级能级偏小,人口集聚较慢,一定程度上存在“小富即安”思想而导致改革动力不足等明显短板。在服务澳门产业发展的同时,横琴也承载着珠海从“小而美”迈步“大而强”的愿景——开发十年来,横琴地区生产总值已从2.85亿元增长到401.24亿元,年均增长64%。
“40年来,珠海没有走一条拼环境、拼资源、拼速度的传统发展道路,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空间最广、发展环境最好、发展政策最优的城市之一。”展望未来,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信心满怀,面对新地位、新定位、新使命,珠海将不忘特区初心,牢记特的使命、特的地位,以“归零”“重启”的心态,再燃改革激情,奋力推进“二次创业”加快发展。
“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”,明确了新的目标定位后,珠海正重整旗鼓,一往无前!